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章 公公得做有意义的事  (第2/2页)
   魏公公摇了摇头:“那要卖到何时是个头?”    “这不行,那不行,那你要怎样?”秀芝姐不乐意了。    魏公公嘿嘿笑了笑,吩咐郑铎:“明日便按散与批发出售。”    散是什么,郑铎明白,批发是什么,他不解。    “寻常百姓来买,价格低些。大宗购买的,价格高些。”魏公公一反世间常态,做生意的都是散买贵,批发买便宜。到他这,变了个。    “这?”    郑铎和秀芝姐都叫这法子弄得一头雾水,怎么想也不通啊。    “且去办,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魏公公懒得解释,挥手要郑铎下去。    这事,没什么逻辑不通的。    因为,这买卖的基础并非是赢利,而是献爱心。    故而,就能解释通了。    百姓依旧实惠,但购买力小,不能帮他魏公公清仓。    商人逐利,可以理解,却薅了他魏公公羊毛,叫公公气不顺。那索性给你们加些价,这样你们少薅点公公羊毛,公公这心气也能顺。    最重要的是,商人们的大宗采买可以快速帮他魏公公减负。    相较于这些货物的实际市场价格,便是提了些许价格,商人们仍是赚的大发。因此,不愁他们不买。    魏公公做事雷厉风行,讲的是个信义。    第二日码头上便有告示贴出,直言此间买卖规则。    结果,好评如潮。    原先躲在暗处的商人们全部浮到明面,拿着钱可劲的采购他们早就看上的货。    真是不冒不知道,一冒吓一跳。    经郑铎察访得知,内中竟然有一半商人是从济宁那边就一路跟过来的。    可以说,魏公公到哪,他们就到哪。    原先限于对方是个大太监,有兵马,商人们不敢浮浪,稳妥行事,慢慢撸。现在好了,魏公公自个开了盘,讲明了条件,虽然价格比之前高了一些,但扣除给中间采办的费用,算下来也没多少。关键是,省了时间,省了力气。    当天,就一次清空了四艘船。    在商人们的相互传播下,周边府县越来越多的买卖人向微山湖靠拢。    世间这么便宜的好事,可是百年难得。    魏公公见形势大好,加上此地风景不错,便索性多停留几天。    此后数日都是天还未亮,码头上便挤满前来购买的商人。    一艘、两艘…    没几日功夫,就清空了一大半货物,魏公公到手的净利润是七万余两。有一艘清空的船仓中堆满了铜钱。    依剩下货物价值计算,最后魏公公能到手十万两出头,连上先前陈增付的实银现钱,五十万两的赎身费用打了个六折,实到大概不到三十五两。    另外二十两就是便宜百姓,叫商人们薅走了。    诚然,魏公公看重钱,喜欢钱,但于这二十万两真是看的很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几天大规模倾销下来,市场接近饱合了。    余下的十多船货物,魏公公准备带到徐州发售。    好处,不能叫一个地方的都得去。    运河是和微山湖相连的,船队进入微山湖后,魏公公倚坐在太师椅上,看着波光泛泛的湖水,百无聊赖,突然想到自己不当蹉跎人生,枉负皇爷信重,必须得做些有意义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