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4节 (第2/2页)
不出意外的话,年级前三没跑了。” 这么好的成绩,不管是一中还是省实验,都随着她选。 可是…… 许亚男突然咧出一个大大的笑:“我好厉害啊。” 方老师一怔,也笑了:“确实,你很棒,许亚男。” 告别了老师,许亚男雀跃走出校门。 她尽了全力,所以…… 没有遗憾! ***** 在学生们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考的时候,棉纺厂的破产也终于有了定论。 第三次来考察的港商买下了棉纺厂的厂房和两栋办公楼,打算做房地产开发。 拿到钱的裘主任,立刻给工人们结清了遣散费。 棉纺厂的下属单位很多独立了出来,也逐步承包给了个人。砂轮厂、售卖公司、染色厂都承包了出去,由国营变成了私营。 裘主任前前后后花了快三个月的时间,才终于把这一系列后续的事情给处理完毕。 此时已经到了七月。 裘主任突然想起简锋,然后问起办公室的小干事。 “之前那个事,就是那个父亲去世母亲跑了的,她中考成绩出来了没?” 自从跟简锋把话说开,简锋是不来了,但是街道办和厂里的老职工还是来。这些人可不如简锋讲道理,总是歪缠,他说这样开了口子会让别人不满意。那些上年纪的老人就胡搅蛮缠。 “我就是别人,我没有不满意。” 缠来缠去,就是想叫厂子出个钱。 弄得裘主任心里也惦记着这件事。 小干事负责厂里的协调事宜,对各家的情况都相对了解,裘主任一问,他就答道:“前几天出的,说是考上卫校了。” 裘主任哦了一声,心想,简锋这是想通了。 其实只要孩子上进,哪怕是卫校,以后也能走出来。 “咱们那个安抚资金还剩多少?” 港商来接了棉纺厂的盘子,钱上面也充裕不少,上级之前拨款里有一项是用来安抚厂里激进员工的金额,到现在还没用完。 裘主任原先还为了这笔拨款跟领导据理力争,棉纺厂大几千人,拨款的几万块哪儿够啊。可上面咬的死,就这么点,多了没有。 后来还是简锋提出让大家卖积压货先过渡,这笔捉襟见肘的“稳定款”才省了不少。 小干事翻了翻文件:“还有一千多。” 一千多,正好。 裘主任:“把这笔钱写个申请,发给那个小女孩吧。” 省的那些老工人们还总是来问。 许亚男拿到通知书后,就开始每天出去捡废品,别人再给她钱,她也不要了。 “我可以自己挣的。” 厂里的老人们看她这样,个个都心里不忍,骂几句孙艳又解不了气。最后只能把自家的东西都翻翻,有能给这丫头的都留着给她送过去。 许亚男卖了一个月废品,收入了五百块。 许亚男拿着通知书算支出,三年学费全免,一个月补三十块。 但是现在物价高了不少,三十块完全不够,一个月怎么说也要准备一百块。再加上一些必要支出,一年总要存上一千五才够。 许亚男心想,先把第一年的钱攒出来,至于后面的两年,她等到寒假暑假再攒。 这个关键时候,棉纺厂有人来找了她。 年轻的小干事把她带去办公室,裘主任看了看这个小姑娘,叹息一声。 “好孩子,来,签个字吧。” 许亚男拿过那张纸,上面写着是贫困子女补助,一千一百二十块。 她呆呆的签了字。 裘主任把钱拿出来递给她,那厚厚一卷钱,让许亚男心里沉甸甸的。 裘主任:“这笔钱,完全是你的那些老邻居还有简锋给你争取来的。” “小丫头,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啊。” 裘主任拿起那张单子,从桌斗里拿出红章。 印着“桃城国营棉纺一厂”的公章,在鲜红的印泥里滚了一下。 裘主任也觉得唏嘘:“这个公章明天就要拿去上交了,你这一封文件,是最后一个章子。” 咔的一声响,在许亚男感激的眼泪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