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3 传愿 (第2/2页)
,负剑走远。 望着晓闲云离去的背影,妃采芸心中一阵酸涩。若在以往,晓闲云肯定执意要持剑不离身,但在得知晓家门庭莫名破碎,以及家人不知所踪之后,就敛去了自己的任性刁蛮。 老妪一愣,朝妃采芸道:“你的朋友是有什么心事吗?” “不过是天地间的一游子。”妃采芸忽然答了一句无头无脑的话,随即笑道:“婆婆,你刚才说你们在祭祀七娘,是不是有什么习俗呢?” 老妪点头笑道:“有的,姑娘请随我来。” 在老妪的带领下,妃采芸来到了一口古井边上,皎洁的月光恰好照射在水面上。井边上摆满了彩萝,七盘瓜果,七支燃了大半的香。旁边坐着十余名女子,每名女子的手中都操纵着七枚银针,七根长线在那穿着。 “月下穿针,乞巧姻缘。”老妪笑着解释道,“以此求得一个好姻缘。” 妃采芸转了转眼,笑道:“婆婆,如若不嫌弃的话,能否让我这外来人参加这比赛呢?” 老妪略微迟疑,“这……” 妃采芸笑道:“放心吧婆婆,我不会去抢你们镇上的姑娘的好姻缘,只想许一个愿望留个念想。” 老妪不由失笑,望向那七支香,“姑娘言重了,有缘人自能求得姻缘。我这个老太婆担心的是,这月下穿针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姑娘若不能在香燃尽前织完,这心愿可就失灵了呢。” “无需担心的。”妃采芸笑着从井口上拿起针线,穿了起来。 起初只是普通穿针,速度与旁人无二。不过片刻,一位姑娘就放下了穿引好的织物,雀跃欢呼起来,转身抱起了红线袍,爱不释手。 除了有个别姑娘扼腕叹息外,绝大部分还在继续穿引着。老妪向妃采芸投去担忧的目光。 然而,妃采芸的速度忽然就快了起来,整只手在飘来飘去,手上银针乍一看宛如银色流光一般,进度很快就超越过了在场所有的姑娘。 “好快!”人群中有人惊呼。 千面匣中有针线,有时身处绝境,要在短时间内缝制出一张伪装面具渡过难关。长久以往,也就造出了她织引飞快的本领。 那夺魁的姑娘早已熬过了兴奋劲,抱着红线袍张望着赛局。当她注意到了妃采芸手上的动作后,额头不由冒出了冷汗。 如果妃采芸在刚加入赛局时便全力以赴,她是没有一丝机会的。 在香要燃尽的关头,妃采芸织好了。 竟是一袭袖珍版的白衣。 不远处的屋檐上,晓闲云正在膝盖上垫着一本书,书上记录着她身为闲云女侠在姑苏行侠仗义的事。 起于皖昭二十年七月。 终于皖昭二十一年六月。 而如今是七月,刚好是一年了。 本想带着这一本册子回家去,向家里人证明自己,却落得了无家可归的下场。 好在,身边有人陪伴。 晓闲云忽然抬起了头,望向了妃采芸。 在如水的月色中,妃采芸将那件袖珍的白衣高高举起。 “是给你的心上人织的吗?”老妪看着那件华美的白衣,赞叹道:“真好看。” 妃采芸摇了摇头,泪眼朦胧,“是一个我曾经要仰起头才能看到的人,他生来就是站在高山上,但因为一次变故,他跌进了尘埃里,但我相信,他会再次站在最高的地方。” 与此同时,她在心中默默许下自己的心愿。 公子,祭剑大会已到,希望你能完成自己所想要做的。我不在你身边,你一定要平安,撑到我们再见的那一天。 愿见面时,你,仍是陌上公子。 仍是少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