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手下 yuw a ngshe.i n (第1/3页)
那天是一个正常的工作日。 小陈开车上班,挤早高峰,市区车流量庞大,到达单位时接近九点。掐着点打卡后,她接热水,泡茶,在工位坐下。 等候大厅零零散散坐了一些人。几对夫妻,各自神情雷同,脸上带着如出一辙的压抑与焦虑。小陈透过窗口,从透明的玻璃窗中一一扫视他们的脸,这是她的日常习惯之一。 这些人大多没有对话,玩手机,或者看证件,头抬起又低下的频率很频繁。这个状态很像在急诊室外等候的病人家属,同样焦虑、不安、不自在。区别在于,后者为他人担忧,而前者为自己担忧。 缘分走到尽头,未来模糊难辨,两个人走进这里,走进这个大厅,基本上已经无话可讲了。 小陈入这行时间不算久,年纪较轻,且涉世不深,对这些即将结束一段关系的夫妻仍保留着一份天真的好奇。而这些夫妻在做问询笔录时给出的理由大多相似,比如:性格不合,双方家庭不和睦……是真是假不提,这些理由都较为体面。 如果大吵大闹,情绪激动,一般代表双方余情未了,大多数离不掉。而双方体面,相敬如宾,女方的神情平静至接近麻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转圜余地。 小陈是个有人情味的员工,隔壁窗口的女同事四十多岁,对待这些人、这些事几乎没有任何情绪,无动于衷。 小陈猜测,如果她在这里持续工作,大概也会与这位女同事的态度逐渐相同。 她摇摇头,开始工作,叫号。 一对夫妻在窗口坐下,递来证件。 小陈侧目,她看见女方的脸泪痕未干,双眼红肿,说不出一句话。看起来昨晚有情况,很像一时激动——冲动下做出的决策很容易反悔。这种情况,小陈见识了不少次。 男方的脸皱的像一块抹布,小陈开始提问,他慢慢回答。小陈指导他在离婚协议上书写,签字。丈夫把笔递给妻子,他妻子踌躇、犹豫,笔接过来,迟迟没有下笔。 写完这份协议,他们的婚姻关系就会终止。 丈夫翻到第二页,妻子摁住他的手,她紧紧盯住丈夫,他们互相对视。 男方看着妻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而他持续沉默。过了会,他说道:“请等一会,我们还要考虑一下。”他持续看着妻子。 小陈理解地点头:“好的,先生。” 他们两人离开窗口,妻子双手捂脸,小陈听到非常压抑的哭声,像从肺腔传来。 第二对夫妻紧接着在窗口坐下,一对中年夫妻,他们不约而同回头看已经离开的第一对夫妻,脸上携带着的愁苦与郁闷似乎更为深刻。请记住网址不迷路748a. 中年男人说,你好。小陈回,你好。 小陈喝了口茶,公事公办般递上协议。 上午十点半,小陈片刻没有歇息。离婚率逐年上涨,似乎快要超越结婚率——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小陈打算接一杯热水,休息片刻。 她心情有些惆怅,还有些怅然。实际上,在这个场合工作,她难免不受影响,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感到危机。 她喝了口热茶,重新回到岗位。 一对年轻男女起身,向窗口走来。 这是一对气质特殊、外形出众的夫妻——周围目光流动频繁,视线散开又聚拢,不约而同望向他们。女方长相优越,在人群中非常显眼,他们走近时,灰蒙蒙的空气似乎都明亮起来。 小陈愣了一下,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女方也对她笑了笑,笑容转瞬即逝。 在这个地方,一部分人愁云惨淡,一部分人痛苦,一部分人解脱。小陈没有从这个年轻女人的笑容与神情中读出任何意味,包括她身边的年轻男人,她的丈夫。这个男人没有任何表情。 他面无表情,但并非漠然。 小陈无法通过他们的相貌判断他们的年龄,第一眼看来,很像是一对新婚夫妻在经历一次蜜月旅行后,因某些原则问题或性格问题,及时止损。就像现如今开始变得常见的“闪婚闪离”。 女方递来整齐的证件,双方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本人照片。 小陈与她核对信息,交流的过程中,男方没有一点动静,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似乎只负责沉默。 小陈发现,他们都不算年轻了,尤其男方,比女方年长将近十岁,看上去仿佛是她的同龄人。 小陈将离婚协议一分为三,递给他们,交代填写的注意事项。这对夫妻各自低着头,拿起笔一项项填写。 这个过程不漫长,接近短暂了,从前漫长的人生与过往、与对方携手同行的岁月,全部凝结在一份协议中,凝结在这段短暂的时间中,凝结在自己签下的姓名中。写完这份协议,像“爱”就要终结。 这种感受大起大落,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一生仅有一次。 小陈深知需要给这些夫妻思考与犹豫的时间,因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