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科 (第1/3页)
8月31号很快就到了。 第一组来创伤外科实习的八个学生,顺利完成了六周的实习计划。适逢周六下班后, 路凯文抱着厚厚一大叠的手抄病程记录来与李敏告别。 “李老师谢谢你, 谢谢你这六周对我的教导。”路凯文向李敏微微弓腰。 “你不用谢我, 我考了带教讲师资格证, 这都是应该做的。” “不一样的。李老师, 我跟着你学了很多, 不管以后能不能留在省医工作, 我都会按着你教的方法对待工作。” 李敏笑笑说:“我这些也是跟着带我的实习老师学的。” “是潘老师吗?” “不是, 是个留日的博士。他是工农兵大学生,79年考上医大的研究生, 毕业后又去日本攻读了三年的博士、做了三年的博士后。我踏入临床的第一个实习老师就是他。” 路凯文很羡慕李敏的好运气。但是与那些留在附属医院、由进修大夫带领实习的同学比, 自己这等于间隔跟着留日博士学到这么多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 运气也是顶天好了。 他特意留到最后过来感谢李敏, 还是一个原因是李敏站在住院总的角度,给他们这组八个人写的实习评语。 他认为李敏给每个同学写的评语都很公正、中肯的。 拿着李敏给自己的评语,不论能不能在省院留下来, 这半页的评语对自己去剩下的几科轮转、再获得相仿的评语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拿着这样的实习评语,可以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去争取优秀实习生了, 这对自己的毕业分配是非常有帮助的。 * 这中间那几个西瓜刀互相捅伤的年轻人, 轻伤的陆续出院了,等待他们的是先去派出所做笔录。这与创伤外科本无关系。 可是随着最重的那个出院, 不知道这些年轻汉子们怎么私下达成了谅解, 居然没被关起来判刑, 反而一起过来给创伤外科送了一面锦旗。 很套话的:救死扶伤, 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看得科里的这些医护人员都抽嘴角,你们可是互相捅伤的啊。 * 9月2号这个新的周一,十一楼的早会换了很多的生面孔参加。 首先是创伤外科的主任张正杰,在完成急诊的半年轮转后,带着今年分来医院、归他带教的一个本科毕业生,还有杨大夫回科了。 同时来创伤外科的是也带着今年新分来的本科毕业生的普外副主任谢逊。 最引人瞩目的是骨科过来的孙大夫。 他与谢逊年龄相仿,虎背熊腰的敦实身材是骨科的基本标准。偏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头浓密的卷发——天生的、有点儿深褐色的、毛茸茸的细细自来卷,在人群中简直让人过目难忘。 当然没少了普外科轮转过来的八个实习生。 * 等护士交班了之后,张正杰声音洪亮地笑着说:“创伤外科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济济一堂的时候。但是咱们大家就高兴这一个早会,今天十一楼和十二楼的诊疗工作正式分开。” 虽然所有人对分科之事早有准备,但张正杰回科宣布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这个,仍让人很惊讶。然而接下去的内容就是李敏个人惊讶的了。 “由于咱们两科要共同承担8个实习学生的教学人物,所以实习生上胸科和神经外科手术的事儿,还跟上一批的实习生一样由李大夫负责安排。护士长,为便于李大夫的工作,她还是做两层楼的住院总。” 李敏被这样的操作惊呆了 ——你们都分科了,竟然总住院要用我一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