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7节  (第2/2页)
   送走所有人后,吕素青掩上房门,抱着两个女儿痛哭了一场。    同时,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育学生,争取不辜负胡家的期望。    ……    进入盛夏,鄂州的天气开始变得多雨。    大雨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哗哗”落下。    珍珠踮着脚凑到廊檐下,看了看新孵出来的一对小鸽子。    一只灰中带黑,一只似纯黑,只有脑门附近带了一片灰。    大灰与大黑的基因,果然完美的体现在毛色上。    “咕咕”大黑叫了两声,叫声里含着喜悦,大黑第一次孵蛋成功,它还是很高兴的。    珍珠笑着给它添了杂粮,站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儿。    “珍珠,玉米蒸好了,快来吃。”潘雪兰在厨房里朝她招手。    还没进六月,胡家的早玉米已经成熟了。    珍珠让她爹摘了不少嫩玉米回来,蒸熟了直接啃,就好吃到不行。    他们一家都爱吃。    珍珠拿了根筷子戳在玉米芯上,举着筷子啃起了甜糯的玉米。    “林婆婆,吃玉米了。”    大雨“哗哗”下着,人说话的声音被遮盖过去。    珍珠干脆再戳好一个玉米,从廊檐下穿过,走到林婆婆的厢房前。    林婆婆正缝着双袜子,她这些日子,利用空闲的时间已经缝好了两身衣裳,衣裳可以缓缓再缝了,先把鞋袜缝出来。    “林婆婆,吃玉米。”    珍珠从敞开的房门走了进去,把玉米递了过去。    林婆婆忙放下手里的针线,站起身子谢过。    “林婆婆,下雨天,光线不好,做针线伤眼,等天气好再缝吧。”珍珠瞧了随口劝道。    小姑娘边啃着玉米边说话,林婆婆有些迟疑。    胡姑娘是个很好的姑娘,只是有时候,太过散漫了些。    听闻,她的未婚夫家是个有品级的官员,她这样的性子会不会被夫家人嫌弃?    林婆婆有些忧心。    第四百四十一章 可曾安好?    珍珠不知道,林婆婆已经开始替她忧心嫁人以后的事情了。    她依旧笑眯眯地啃着玉米,然后示意林婆婆快吃。    林婆婆挤出笑容,慢慢啃食。    她在胡家住了半个多月,渐渐适应了胡家的节奏。    胡家人,是前几年才开始兴旺起来的农户,没富裕之前,一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中自然没有什么规矩而言,一家里人都挺随意和善,没有什么特别讲究的地方。    林婆婆的活计也不算多,主要是喂牲口洗衣裳清扫院落等。    做完活后,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想干什么都随意。    最让林婆婆惊讶的是,胡家一家人都识文认字,胡姑娘送她那本白本子能派上很大用途,这让她内心安定不少,有什么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而不是比划半天,仍然不知道她在表达什么。    她吃过太多这样的苦头,毕竟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人是识字的,特别是妇孺女子,更是稀少罕见。    像胡家这般,老少妇孺都识字的人家更是凤毛麟角。    林婆婆会识字是因为在宫里待了十几年时间,跟着一位同院的老嬷嬷学习的,那位老嬷嬷出身耕读世家,从小跟着父兄读书认字,可惜家道中落,被迫入宫,因为能读会写,在宫中混得不错。    林婆婆分到了老嬷嬷身旁,一直跟着服侍左右,时间久了,老嬷嬷对她有了情分,便开始教她读书识字,她亦知道机会难得,学得很是认真。    而胡家之所以个个都识字,是因为胡姑娘硬让胡家人跟着秀才娘子与凌老先生学的,说人生百年,花上几年时间习字读书,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增长见识,看待事物的眼观亦会不同。    这些话都是潘雪兰告诉她的。    胡姑娘真是个有远见的女子,林婆婆深感敬佩。    这段时间,林婆婆每天躺在温暖舒适的床上都感觉像在做梦。    她在刘胖子那帮工时,每天有忙不完的活计,天亮干到天黑,中午给一碗厨房剩下的饭菜,那时,那一碗剩饭剩菜已经是她最好的一餐伙食了,刘胖子先头给的工钱,全得存起来交租子,要不她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    不能说话,年纪又大,眼神也不好了,绣活绣不了,干活没人要,林婆婆觉着自己没几年好活了。    她去刘胖子那讨要工钱的时候,口袋里只剩最后几文钱,要是要不回工钱,过不了几日乱坟岗上估计就要添新的亡魂了。    好在,她遇到了好心的胡家姑娘。    林婆婆看向珍珠的眼神满是感激。    珍珠就有些待不住了,林婆婆人还是不错的,不会说话,但干活勤快,做事认真,潘雪兰交代的事情,说一遍基本就能记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