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节  (第2/2页)
    陛下来了兴致想体察民情,一路上见到驿馆便下来饮马,见到客栈便下来喝茶,偷听自己子民谈话听得起劲,真是一点都不大丈夫。    段蕴听了一路,一路上的人都在说庄稼枯萎的事。    几乎明安有水井处,就有流言漫天。    她越听脸色越差,快进宫的时候,失手打碎了一只冰裂纹的哥窑瓷杯。    段清晏一路上不曾下车,假装什么也不知道,面色如常地和段蕴道了个别,便和韩易回府了。    明安城里,流言甚嚣尘上,他虽在车内一路,却也听到不少议论。    祭祀大典好好的办着,却传闻一夜花败,郊区的庄稼枯萎,护城河水面飘起散着臭味的鼠类尸体。好端端的建国百年大喜日子,缘何出现这些现象?    还不肯定是因为咱皇上没做好么。    段清晏斜靠着马车壁,若有所思地把玩着折扇。    动作可真快啊,他想。    “韩易。”    “属下在。”    “杜太医写的那三张药方子,你还留着么?”    “回王爷,属下收着呢。”    “你明日按方子上列的药材配好,打包给皇兄送去。不管怎么说,皇兄辛苦了,杜太医也辛苦了,功夫可不好白费。”    “是。”    。*。*。    安正则知道段蕴这个时间快要回宫了,便登上郁仪楼的飞廊。    飞廊挺高,站在上面远眺,能看见皇宫西北角的小门,皇上的车舆过段时间便会从那里驶进宫。    他特别交代的,西北角的小门低调,守卫严密,距寝宫也近,从那里回宫再合适不过。    当然,西北角宫门较低矮,他站在郁仪楼的飞廊上,堪堪可观察得到。    三天前段蕴离开,他就是站在这里目送的。    结果别了三天,安正则三天都没有睡好。    第一天,李夕恒拟着文书问他,“安相早,怎么精神不太好?”    安正则:“昨日,有些累。”    第二天,李夕恒研着墨问他,“安相早,怎么精神还是不太好?”    安正则:“昨日,有些疲倦。”    第三天,李夕恒洗着毛笔和他打招呼,“安相早,不要太累了。”    安正则:“……”    段蕴那日前脚刚走,后脚京兆尹便急匆匆上门打报告,“安相不好了!”    梁闻元不满道,“卢大人怎么说话呢?我们安相怎么就不好了。”    “啊呸!”京兆尹轻拍了下自己发际线老高的额头,哭丧着脸报告,“安相啊,大事不好了。”    安正则情不自禁地站起身,“难道是陛下遇到了什么事?”    “不不不,不是陛下。”卢大人忙摆手。    安正则坐了回去。    “是这样的,下官手下小吏们报告,说明安城里到处在传陛下的谣言。下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已经下令封锁消息了,结果行宫那边发生的怪事,还是传到城里了。”    “流言传播有多广?”    “从东市到西市,连下官府里烧锅炉的大娘,后街拐角卖蒸包子的大妈,两条街外装瞎子扮大仙的真瘸子,都知道了!”京兆尹说得嘚啵嘚啵,说完拿起杯子,仰首把茶水喝了个一干二净。    “果然还是抵挡不住。”安正则低声道了句,挥手示意梁闻元再给京兆尹续杯茶水。    “这可怎么办!”卢大人一句哀叹说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卢大人先别急,待本相找来中书令大人,我们再一同商量对策如何?”    “叫他有什么用啊!”京兆尹对中书令向来不怎么满意,“再说了,每次明安出了啥事,陛下都往下官头上怪罪,下官虽然拿朝廷俸禄掌治京师,可明安这么大,随随便便出些小事情,陛下动辄就要扣三个月俸禄。下官也要养家啊。”    他委委屈屈地说完,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冷不防被烫得一口喷了出来。    梁闻元想笑,又见京兆尹悲伤地摇摇头,“时运不齐啊。”    “所以卢大人今日来的意思,是想让本相帮着上书陛下,把大人调到地方上去?”    京兆尹差点把上一杯已下肚的茶水也喷出来,“不不不,下官的意思是,有人污蔑陛下为君不君,此事非常严重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